“挖虫。”“放鸡?”薛靖仔细一瞅,就瞅见了杂草地里的两只母鸡,且每只母鸡身后还跟着小鸡。天气回暖,杂草里已长出了嫩芽,母鸡“咕咕”叫着,哄着自家的鸡崽子去啄。两个小孩也没闲着,用小木棍戳着泥土,寻了虫子喂给母鸡。薛靖竟不觉得无聊,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。没过一会儿,又陆续来了几个小孩儿,年纪都不大,也就六、七岁的样子,可每个小孩都有一只母鸡和小鸡。
东滩村的早晨醒的格外早,薛靖感觉还未睡多久,村里就已经热闹开了,他匆匆洗漱、用过早食,便带着得意出门遛弯了。
杜家的宅子在村东头,隔着一条小水沟和一座小石桥,就是东滩村西头的大部分民房。
他慢步向西走,路过的人都热情的与他打招呼,“客人好啊,客人住的可习惯?”
薛靖就停下来偶尔攀谈两句,“这么早就下地?”
“是啊,地解冻了,田垄得修起来了。”
“家里几口人,有多少地?”
“家里五口人,老母,媳妇,俩儿子,有二十亩地。”
“家里劳力不多啊,地能种完吗?”
“种的完,种的完,只要给杜家帮工,不仅有工钱,还能借牛,我和我媳妇算两个劳力,可以借两头牛,有牛就耕的完,耕地最费劳力了。”
“嗯,不错。”
“客人先转悠着,我去忙了。”
“唉。”
每个人都行色匆匆,脸上却盈满生气,薛靖似被感染般,脸上也扬起了笑容。
从村子里穿过,他直直去了村口,秦知薇说,村口的石墩子处是村里消息的“集散地”,不过他来的早,晨起还有些凉,此时石墩子上还没坐人。
只有两个孩童,蹲在附近的野地里玩耍,但走近一看,才发现他们似乎并不是在玩耍,“你们在做什么?”
“放鸡。”
“挖虫。”
“放鸡?”薛靖仔细一瞅,就瞅见了杂草地里的两只母鸡,且每只母鸡身后还跟着小鸡。
天气回暖,杂草里已长出了嫩芽,母鸡“咕咕”叫着,哄着自家的鸡崽子去啄。
两个小孩也没闲着,用小木棍戳着泥土,寻了虫子喂给母鸡。
薛靖竟不觉得无聊,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。
没过一会儿,又陆续来了几个小孩儿,年纪都不大,也就六、七岁的样子,可每个小孩都有一只母鸡和小鸡。
薛靖惊喜不已,家家都有鸡?东滩村富裕啊。
不过孩子多了以后,他们就不挖虫了,而是聚在一起,一边放鸡一边念着儿歌。
薛靖听的认真,听着听着就听出了味道,“这是秦娘子,不,是杜家娘子教你们的?”
小孩们冲他点头,嘴里继续念叨着,念叨了一个又一个,直到全都念完,他们才回到石墩子处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。
小点的歪歪扭扭的写数字,大点的算数,写好算完后还要互相检查一遍。
“一到十我们全会写了,我们去拿糖吧?”
“不,我写的不好,我再练练。”
“那我们什么时候去?”
“祭犁前一日去。”
“行,那说好了,我们一起去。”
“好。”
薛靖插话进来,“去哪拿糖?”
“杜家娘子那里。”
“哦?”
“杜家娘子教我们唱儿歌,只要儿歌会唱了,她就奖励我们糖吃;儿歌学会了,再学写数字,会写数字也有糖吃;再然后,就背诵九九加法表和九九乘法表,这个可厉害了,会背后不仅奖励糖,还奖励点心呢。”
“那你们会背了吗?”
小孩们异口同声,“快了,快了。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薛靖的心情莫名的畅快,怎么感觉这群小孩子们的不谦虚劲儿竟与秦知薇有些相似?“你们把数字歌给我唱唱呗,我也有糖。”
得意摸了摸自己的袖袋,他可没带糖。
不过,薛靖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一把糖,塞进了孩子们的手里。
得意:这是早有准备啊?大人不愧是大人!
小孩们欢呼一声,然后排排站好,扯着嗓子唱起来,“1像木棍,2像鸭,3像耳朵,4像旗,5像秤钩,6像勺,7像镰刀,8像瓜,9像豆芽,10像啥?10像木棍加鸡蛋。”
薛靖抚掌,“不错,不错。”
薛靖与小孩子们说话的功夫,日头已经升高了,村里的老头和老太太们就坐满了石墩子,“天天扯着嗓子吼,我们老头子们都会唱了,快去放鸡吧,把鸡看好喽。”
“唉,”小孩们就“嘻嘻哈哈”的一哄而散了。
薛靖就势与他们攀谈起来,“村里的孩子们都会算术,真了不起啊。”
老头子骄傲起来,“可不是嘛,三、四岁的奶娃娃,睁开眼睛就数数,都能数到一百了,我老头子还数不到一百呢。”
“对对对,我家小孙子也是,还有我那大孙子,前几日跟他爹进城买粟米,他爹掰着手指头都算不出来八斤粟米多少钱?我那大孙子张口就来,把掌柜的都惊住了。”
“要说,字可以不会写,数是一定得会数,还要会算账,要不被人骗tຊ了咱都不知道,这不是睁眼瞎吗?”
“有杜家和杜家娘子在,我们的孩子们就不是睁眼瞎了。”
“是呢,是呢。”
见两个老头把话题越扯越远,薛靖连忙拉回来,“家里日子好过吗?”
见客人可亲,老头子也不见外,他继续道,“呵呵,饿不死。”
另外的老头拆他的台,“你家日子多好过啊,周元不是日日进城卖豆腐?听说挣了不少钱呐,我天天能闻到你家的肉香。”
周老头反驳道,“净胡说,哪能天天吃肉?能吃碗干饭就不错了。再说了,你儿媳妇不也学会做豆腐了吗?”
“我儿子没周元活泛,城里人只认周元,去其他村子卖,不好卖着呢。”
“可不嘛,村里人可舍不得吃豆腐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?粮食都吃不饱,谁还吃豆腐啊。”
薛靖插话进来,“吃不饱饭吗?”
“吃不饱,左近的村子,就属东滩村算好的,但也吃不饱,都是稀的。”
周老头忧心道,“耕地那两日得吃干的,下苦力呢,不能累坏了身子。”
“是是是,买粟米就为了那两日呢。”
薛靖:“家里不是养着鸡?耕地的那两日多吃几颗鸡蛋。”
“哪有鸡蛋哦?没有。”
“呃?”薛靖看向孩子们的方向。
周老头会意,“客人误会了,家里只有母鸡和小鸡,还不到下蛋的时候。”
“只有母鸡和小鸡?”
“是啊,逃难回来,身上只背着点粮食,哪有鸡啊?这母鸡和小鸡是杜家的。”
“杜家的?”秦知薇让大家伙帮忙养鸡?怎么感觉不对呢。
“也是我们的,只要给够杜家六百颗鸡蛋,母鸡、小鸡和所有的鸡蛋就都归我们了。”
“哦。”这就对了,这才是秦知薇的风格嘛。
薛靖与老头们闲聊到晌午,他才施施然的起身离开。
东滩村他是放心的,只要有杜家这个示范在,东滩村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。
但不是所有的村子,都有“杜家”,也不是所有的杜家都有秦知薇这样的人物。那么,这些村子又该如何过上好日子呢?
或许以东滩村为示范,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
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.。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19-2024 etaoxue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